2021年的影视作品扎堆来袭,在这如潮的影视大军中仅有少数作品赢得观众的喝彩,其它大多折戟在半路便领了盒饭,其实只要认真接受观众的批判,就当交了学费,早晚能制作出好的作品,就怕不知悔改,凭头铁硬撼观众的实力,只能被后来者超越。
其实制作方也不想拍烂片,观众们也不想看烂片,但烂片为何就如此得多:
(资料图)
1.强行制造剧情包袱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本是一部影视作品的灵魂和基础。影视作品要想吸引观众,一般都会尽可能多地制造一些剧情看点,但很多影视编剧强行加戏,这些强行创造出来的剧情大多是违背事实、降低反派智商、虐心、重复误会、反转打脸等,这些东西现实中都不可能出现,却被影视作品拿来反复利用,观众都审美疲劳了,一点新鲜感没有,结果看点成尿点。
2.带资进组或是关系户
中国是个讲人情往来的地方,你来我往是正常现象,影视剧的拍摄也是如此,经常会有大量的关系户一起捆绑进组,但就怕这样的关系户带坏了节奏,比如《大好时光》中编剧的女儿鲁伊莎,饰演韩东君的女朋友,直接让韩东君的粉丝们炸了锅。
3.相关政策的放松导致作品量激增
以前的影视作品要想上映必须通过层层审核,很多优秀作品就折戟在审核的征途上,比如王宝强、姜文主演的《天注定》。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很多影视作品只要不触碰红线,都能很快通过,而且国内对香港影视作品也开放了限制,导致更多的影视作品进入观众视线,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对于那些挑战观众神经的作品就只能沦为烂片了。
4.影视作品进入渠道多元化
以前的影视作品只能通过电视台和院线,现在多了各种视频平台作为分发渠道,院线和电视台不再是影视作品的唯一选择,各种网络大电影都开始选择在视频平台首发,当然了,对于观众而言,这些大电影还是烂片居多。
5.科技改变生活,影像革命产生,影视圈准入门槛变低
大量便携式的移动网络终端的诞生改变了影视作品的拍摄方式,更多的普通人也能用手机拍摄出不弱于院线大片的片段,甚至比它们更优秀。普通人都如此的优秀,那些还在吃老本的影视制作方难道不该反思一下吗?陈可辛拍摄的短片《三分钟》、肖恩·贝克执导的电影《橘色》等都是通过手机拍摄完成的。
6.观众的精神文化水平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的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用《无间道》里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以前没得选”,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素质都有所提高,自然对反映精神文化的影视作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些影视作品还在吃老本,比如刚上映的《大宋宫词》还在用以前惯用的手法,自然得不到观众的肯定。
7.高颜值的花瓶式演员增多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年轻新生代是观影的主力军,所以很多制作方在角色方面选用了很多网红脸,忽视了角色与作品的贴合度。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冯小刚导演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垃圾电影太多,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这句话说得也不无道理,正是因为有部分观众无脑式得追捧明星,影视制作方为了利益当然会拍更多的烂片。
真正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商业片的目的就是追逐利益,有人买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烂片出现,毕竟烂片的成本更低,拍摄手法更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