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勋表生产质量的把关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时间:  2023-03-30 10:17:34

联勤保障部队某总站官兵对勋表制作原材料进行检验。郭世晓/摄


(相关资料图)

一枚勋表略章长32毫米,宽10毫米,花色样式有800余个品种。在送达部队官兵手中以前,很少有人知道,这枚小小的略章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的严格检验。

自今年1月1日实施《军人勋表管理规定》以来,军人勋表便成为广大官兵关注的焦点。随着一批批新制勋表陆续出厂,送至全军各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某总站官兵也愈发忙碌起来。他们负责对此次勋表生产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勋表质量合格过关。

“我们是勋表出厂前的最后一道检验,必须严把质量关口不放松,确保军人荣誉体现无瑕疵。”总站军需质检处处长王韬说,“换句话说,我们是军人功勋背后的‘守关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勋表生产由略章与托架生产两部分组成。其中略章由功勋荣誉表彰、服役经历、岗位职务层级和服役年限四大类组成,共39个项目800余个品种,托架则包含21种组合方式。要完成勋表的质量检验,需要少则几十道、多则数百道检验流程。

“承担勋表质检任务是总站人的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守牢质量底线,每一道检验都不能放松。”王韬说,此次勋表设计充分体现了军人职业荣誉与任职经历,凸显了服务备战打仗鲜明导向。进一步拓宽了覆盖范围,不再只有军官佩戴,战士也能将荣誉挂在胸口。“小小的勋表背后,体现的是官兵一致,承载着军人对荣誉的向往和追求,质量必须绝对过硬。”

考虑到官兵需长时间佩戴,勋表要耐磨、耐洗,不怕风吹日晒。“也就是说,要确保短期内生产出的产品能经得住长时间的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王韬说。因此,勋表生产对原材料的要求极高。32毫米×10毫米大小的略章生产所涉及的用料,包括人造丝、金属丝等70余种不同材质与颜色的丝线,以及五角星、国徽等80多种样式的金属配件,每种材料都有少则几项,多则几十项的检测指标。

王韬感慨,从事军需质检多年,“很少遇到一次任务像此次勋表质检一样品种繁杂、难度系数大。”

为了让质检人员尽快熟悉工作,在去年12月底领受任务后,总站在5天内便办起培训班,邀请参与制订勋表生产规范的专家前来为大家授课培训。并提前下发产品标样,供大家熟悉研究。随后,总站又为相关企业人员办起技术标准宣贯会,选取两家企业工厂作为示范工厂,邀请各企业人员入厂参观,共同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高级工程师潘星夷是此项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感到,“此次质检时间紧,任务重,还增添了全新工艺,对质检人员的专业要求也非常高。”潘星夷介绍说,一枚略章的生产制作要经过丝线染色、织带、切割贴合、三防处理、安装配件、轧制定型等诸多流程。其中三防处理是勋表生产过程中首次引进的新技术,即“防水、防油、防污”。这就要求质检人员首先成为技术专家,“对各个关口的检验都要专业、细致”。

为此,在精研细读相关规范后,潘星夷特别制作出4册勋表检验内容目录,以此要求承制勋表的6家企业严格参照目录,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

在大批量投入生产以前,各家企业需要先进行试生产与小批量生产,并完成两次送检。1月4日第一次企业报样送检时,潘星夷就一次性收到了180个品种360余枚略章。当天,她立即组织专家组,对样品进行检验。

他们一边对照规范要求一一核对数值,一边参照标样比对样式。最精细的部分,潘星夷拿着刻度尺比量0.5毫米的线条距离,差0.1毫米都不行。

“对军品的要求必须严苛,说好0.1就是0.1,0.2就是不行。”潘星夷斩钉截铁地说。那天,他们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每人分别检验后又开会汇总意见,将修改建议集中反馈给企业。

两天后,潘星夷带领战友来到企业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首检。检验工厂流水线时,他们看到三防处理技术不达标,当场叫停生产组织返工。遇到流水线布置不合理,立即重新组织排布。此外,潘星夷还要求每一个制作企业的车间必须干净整洁,尽量做到专人专岗,确保军品生产的环境可靠。

“勋表是军人荣誉与形象的体现,生产中任何一个细节都马虎不得。”潘星夷说。

“说白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也许没人知道幕后这些事,但我们自己必须保持战斗的姿态,绝不退让一步。”王韬郑重地说。

“我们是质量关口的守门员”

在通过报样与首检两次检验后,参与制作勋表的企业便可以展开大批量生产。这就意味着,生产流水线大规模铺开,勋表质检的“攻坚战”也由此展开。

为了严格监督企业生产,总站划分区域分派任务,派专人进驻企业工厂,全流程紧盯生产线,在各个环节随时进行抽检。总站北京质量监督站助理工程师杨寒冰就是驻厂人员之一,元旦过后,他便奔赴其中一家工厂,全程监督该厂的略章生产。

“将质检关口前移,对各环节进行随时随地的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保证生产顺利快速推进。”王韬解释说。

要生产制作一枚合格的略章并不容易。取得原材料后,企业需要首先对各种材质的丝线进行染色,将其编织成不同品种图样的织带,然后按照规定大小进行切割,将其粘合在钢质燕尾夹上。为了确保略章颜色能够长期保持鲜亮洁净,此次生产环节首次引入了三防处理技术,对略章表面进行“防水、防油、防污”技术处理。处理过后,部分品种的略章还会安装数字、国徽、五角星等不同样式的金属配装,最后轧制定型。

驻厂期间,从原材料进厂到略章定型出厂,杨寒冰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发现问题便当场指出,组织整改。一次抽检时,杨寒冰发现样式复杂的略章在经过三防技术处理后,会发生缩水现象,略章上的图案会出现条干歪曲。他当场叫停生产,调整排产计划。

随后,他带领工厂技术人员从丝线染色环节开始,逐一摸排问题产生的原因,又与技术人员一道反复试验修正。他们尝试调整三防处理的温度,但歪曲现象仍会发生。最终,杨寒冰决定增加工艺流程,在三防技术处理前增加一道预定型工序,以确保略章样式的稳固。

增加工序意味着增加成本。起初,厂商并不同意杨寒冰的建议,但这个90后小伙子同样毫不退让。他耐心地向厂商解释调整的必要性,又态度坚决地要求必须返工修正。在一次次据理力争下,最终厂商明白了他的一番苦心。双方达成一致,第二天便重新布设了流水线。

“军品第一,质量至上。在这个标准面前,一切都要为质量让步,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杨寒冰认真地说。

同时期进驻工厂的总站西安质量监督站助理工程师吴君在监督过程中,也遇到过诸多难题。由于略章品种繁多、样式复杂,工厂工人在制作织带时常常配错花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君与工厂技术人员一起,制作出一份配色指导图。

他们将生产所涉及的每一种颜色进行标编号,再用数字排列的方式,对各品种样式进行颜色标识,做到一目了然。随后,吴君将指导图贴到生产车间,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驻厂,不只是为了检验,同时还要监督。要帮助企业尽快、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吴君说。在驻厂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她坚持“三全”原则——全品种、全流水线、全时间维度覆盖检验。每天,吴君都奔走在生产线上,随时抽检各样式的略章半成品,以便“把差错拦截在每个环节”。

工人三班倒赶工,吴君却停不下来。她每天早上6点进厂,晚上通常要到11点后才能出厂,“三个班次都要盯到”。白天她要抽检1000枚左右的略章,每晚则要根据排产计划清点当天生产的产品数量。第二天早上8点,吴君会准时召开协调会,汇总前一天发现的问题,组织整改。

“想到战友们会把勋表挂在胸口,苦点累点就都不在乎了。”吴君笑着说,“勋表事关军人荣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把产品质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起初,吴君每天开会要讲10多个生产问题。一个多星期后,能在会上提出的问题已寥寥无几。

总站成都质量监督站主任管宇与战友们负责监督两家托架生产企业。为了有效把控产品质量,他们将工厂生产线的监控周期成倍数缩短,原本1个小时校对一次的机器,管宇要求工厂调整为15分钟校对一次。

由于两家企业都是首次承制军品,又都在同一个城市,管宇便想办法将两家企业联合起来,打破壁垒,共同研究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他还动用外部力量,在发现托架压合不紧实的问题后,从当地寻找压合技术的“高手”,请专家技师来厂帮忙调整。在反复调试后,他们干脆改装了模具,在压合过程中增加了超声波冲压,以确保托架足够紧实,配戴不松动。

“别看勋表很小,但它体现的是军人荣誉和国家形象。生产监督和质量把关上必须精益求精。”管宇说,“我们不怕困难。在质量检验这个关口,我们就是最后的守门员。”

“这份军人荣誉里,有我尽过的一份力”

紧锣密鼓的生产后,一批勋表成品迎来最后的出厂检验。在杨寒冰看来,这一次检验压力最大。“就像签了军令状,你这里过关了,这些勋表就会送到战友们手中。”杨寒冰说,“所以检验必须谨慎、再谨慎。”

杨寒冰第一次对勋表进行出厂检验,是在驻厂一个多星期后。那是该厂生产的第一批略章成品,检验时杨寒冰发现部分略章的燕尾夹松动,佩戴上托架后卡不牢,发生摩擦时容易脱落。

他向企业提出返工,对方却以规范中没有此项明确要求为由拒绝。“其实也很紧张,怕企业不服。事实上,没有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就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标准在检验,你要对自己检验的产品负责。”杨寒冰说。随后,为了说服企业,他找来背包带模拟摩擦场景,反复向工作人员试验解释。

企业最终同意返工,将3万枚略章重新轧制。此次检验后,杨寒冰又组织企业调整工艺流程,在轧制过程中增加对机器的校对环节。后来第二批成品出厂检验一次通过,企业相关负责人专程找到杨寒冰,感谢他“幸亏严格把关,让成品质量提高不少”。

吴君也同样对出厂检验感到“紧张”。在第一次检验时,她发现工厂工人由于不熟悉略章品种,装箱时常装混放错。为此,她借鉴超市售卖的模式,找来几个大货架,将各花色的略章编上号,分区域放置。调整后,工人们只需要对照手里的编号名单直接取货装箱即可,有效避免了发生混杂。

“战友们非常重视勋表。”吴君说,她忘不了2月底第一批成品出厂前,一家兄弟单位因为怕路上寄送耽误时间,直接提前两天赶到工厂,迫不及待地前来“自提”。

那一天,吴君和赶来拿货的两名战友一起做出厂检验,边检验边向他们介绍勋表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使用注意事项。过程中,吴君帮战友们现场试戴勋表。勋表戴上胸前的那一刻,吴君看到战友们笑容满面,激动地挺直了脊背。这个身着“孔雀蓝”的姑娘忍不住热泪盈眶,“那一刻你亲眼看到了,什么叫军人的荣誉感。”

最终,吴君亲手将装箱的勋表交给战友。望着战友们远去的身影,她突然感觉“像亲自送走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想到天南海北的战友们将佩戴上我检验出厂的勋表,就感到特别荣耀。”吴君由衷地感慨。

不久后,全国两会召开,参会的军队代表委员全部佩戴勋表出场。这是自《军人勋表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勋表第一次公开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吴君和战友们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直播。当镜头扫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时,他们看到军队代表委员胸口佩戴的勋表,激动地起身欢呼,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天,杨寒冰仍在驻厂,他和工人们一起观看了直播。杨寒冰说,那天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战友们戴上了勋表出场,说明经过我们检验的勋表质量没问题,这时候才真的放心了。”

潘星夷看到战友们佩戴勋表,则在更早几天。她在北京的战友随单位配发早早戴上了勋表。当看到战友胸前闪亮的荣誉象征时,潘星夷骄傲地告诉他,“这是我检验过的勋表,这份军人的荣誉里,也有我尽过的一份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见习记者 崔文瀚 通讯员 何成伟 郭世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猜你喜欢